Public Relations

公關新聞

趨勢觀點 2023-10-04

數據清理室廠商大亂鬥!各家功能優缺點全比較


數據清理室廠商大亂鬥!各家優缺點比較過去行銷人十分仰賴用戶層級的數據(例如用戶ID、裝置ID),然而近年對隱私權的規管,讓數據變得難以捉摸外,也無法用數據做出優良決策。這種從生態系上的改變,對數據的存取將變得更加困難,但對於品牌來說,這也是強化自身競爭優勢的機會。


數據清理室有哪些種類?


儘管所有的數據清理室都是透過移除用戶數據來隱藏消費者,再透過共同擁有的屬性將消費者顯現,但是各家廠商的作法仍有不同之處。以下將評估各家廠商彼此的表現,並說明他們獨特的優缺點。


一、圍牆花園-科技巨頭平台(Walled Gardens – Big Tech platforms)

這是由封閉的生態系組成,他們對於硬體、軟體或內容有極大的控制權,代表的廠商有Google Ads Data Hub、Facebook Advanced Analytics 、Amazon Marketing Cloud等,他們能安全地將第一方數據商業化。對於安全嚴格要求的環境下,這些大型的自歸因廣告平台(Self-reporting networkings)讓行銷人存取事件層級的數據(例如點擊、分享、填寫表單等),進而做出優良的廣告決策,而不侵害到消費者隱私或生態系的護城河。

優點:

  • 支援事件層級的豐富第一方數據組,是個獨特資源(Cornered resource)


缺點:

  • 提供原始數據分析,若要讓一般行銷人能閱讀數據,需要科學家、分析師或工程師團隊

  • 僵固的架構

  • 缺乏跨平台產生可行動數據的能力(例如多重歸因)

  • 缺乏不同公司間的數據合作

  • 嚴謹的數據請求功能


二、多平台或中立廠商(Multi platform or neutral players)


多元化廠商(Diversified)

這些廠商主要是在行銷應用、雲端數據儲存等相連產業所經營的企業,他們以符合監管法規的方式收集資料訊號,提供數據的合作機制,主要的廠商有Epsilon、Measured、BlueConic和Merkle。

優點:

  • 架構具彈性

  • 對數據類型和分析程度有專門的治理


缺點:

  • 對科技巨頭的數據存取受限

  • 狹小的合作生態圈

  • 下游廠商整合受限

  • 利用現有的顧客數據平台(Customer Data Platform)或複雜事件處理(Complex Event Processing)功能,可能導致潛在的數據問題


專注廠商(Pure players)

這些屬於成立時間較短、中小型規模的數據清理室,代表廠商例如有Habu、 Harbr、InfoSum和Decentriq,還有更專注在企業端的SnowFlake。

優點:

  • 架構具彈性

  • 可利用現存的資料流和儲存基建(SnowFlake)

  • 存取整合夥伴的生態系統(SnowFlake)


缺點:

  • 第一方數據粒度(data granularity)受限(數據粒度意指數據的詳細和清晰程度,顆粒度越細代表細節越詳盡,越能清楚事情全貌;顆粒度越粗代表細節越少,更多是抽象概括概念)

  • 數據吸收(data ingestion)依靠第三方夥伴的基建

  • 狹小的下游廠商整合選項


行動測量夥伴(第三方數據追蹤平台)(Mobile Measurement Partners)

這些是受信賴、沒有偏見的廠商,他們利用客戶自有的商業邏輯,使用所有的用戶層級數據,產生聚合(aggregated)和可行動的洞察,例如Appsflyer、Adjust、Singular。


優點:

  • 具有用戶層級和跨平台的數據顆粒度

  • 實時的轉換數據

  • 手機APP商業邏輯的整體性分析

  • 彈性的廠商整合選項

  • 高品質的數據聚合報告


缺點:

  • 數據粒度與存取行為可能受到自歸因平台的一些限制

  • 缺乏現有的顧客數據平台架構


如何選擇合適的數據清理室廠商?


在評估適合的數據清理室時,需考量自家業務的主要管道(手機、APP、網站等)、規模大小、行銷需求、數據結構和內部資源等。再來,選擇數據清理室時也要考量到消費者的行為轉變,不只是現在,更是未來可能發展的方向,例如多數用戶從網站購買轉移到APP內購。


在選廠商方面,有兩個因素必須考量,一個是廠商處理數據的量體與品質,也就是深度;另一個是廠商接收數據的種類,也就是廣度。不同廠商專精的領域也不同,例如科技巨頭在數據深度上具有優勢,但缺乏多樣化數據來源。


數據清理室與顧客數據平台(CDP)有什麼不同?


1.CDP讓廣告主蒐集、分享和處理第一方數據,更注重在用戶層級的數據與裝置或用戶的辨識碼,但數據清理室則是專注在分析匿名後的第一方數據。


2.對比數據清理室使用高階的安全保護(多方數據保障技術),CDP只有基礎的安全保護(例如授與存取權),更有數據洩漏的可能性。


3.廣告主無法在CDP中分析其他企業的數據。但在數據清理室中可以獲得根據聚合數據所產生的匿名報告,從中獲得顧客洞察。


為什麼數據清理室還尚未普及?


1.數據清理室的使用成本相對高昂,雖然科技巨頭們皆提供解決方案,但與大平台合作的後續營運挑戰可能帶來經濟壓力。


2.成功的數據清理室仰賴於數據的共享,但由於部分廣告主對潛在風險仍有誤解,不是所有人都能安心向外部揭露詳細數據或交易資訊,因此當不完整的數據進入清理室分析,不完整的洞察出來,導致只能粗略的測量成效。


3.數據清理室作為隱私權規管的解決方案仍屬於新型工具,目前執行數據清理的標準尚未有共識,表示數據池中可能存在著多種數據格式,將這些數據聚和的前置作業可能相當耗時。


4.用戶層級的數據在某些情況下仍可取得(例如Android裝置、同意APP追蹤的ios用戶),有些廣告主認為採用數據清理室沒有那麼急迫。

結論


數據清理室在這波消費者隱私的浪潮中興起,成為行銷科技堆疊中的重要工具之一,幫助廣告主投放精準廣告、個人化行銷、曝光頻率設定、廣告活動測量與歸因等,當然目前也還有其他關於隱私權的解方,例如Universal user IDs、Google Privacy Sandbox或是contextual targeting等工具。

隨著監管機關對隱私法律增添修訂,將有越來越多的科技廠商加入戰局,如果您是廣告主或媒體商,緊盯行業變化發展將是未來勝出的關鍵!

本內容由傑思.愛德威所贊助,AMT亞太行轉聯盟A_Talent計畫研究員整理編輯,玄奘大學傳播學院邱琪瑄副院長協助。

文章取自:MarsGo

封面圖片取自:MarsGo


回到最上層